遗传易感性 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患病者血缘关系愈近,患抑郁症的概率越高。一级亲属患病的概率远高于其他亲属,这与遗传疾病的一般规律相符。因此至少可以断定遗传要素为抑郁症的危险要素。 神经发育异常 在神经发育异常中儿茶酚胺假说较被认可。它主要是指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大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下降有关。由于很多抗抑郁剂,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者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使用后,虽然大脑突触间隙这些神经递质的浓度很快升高,但抗抑郁的效果一般还是需要2周左右才会起效,因此才有了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受体敏感性增高出现超敏现象的假说。 应激反应 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要素及社会、心理要素撩拨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被称为应激。各种重大生活事件突然发生,或长期持续存在会引起强烈或者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多伴有强烈的自杀观念及行为躯体不适,且复发率和致残率高,关注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可帮助患者摆脱抑郁。 1.情绪低落 患者经常感到心恢意冷,对世界充满悲观表现,无精打采,郁郁寡欢,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对自己的亲朋好友也失去往日的眷念,对工作前途悲观失望,总感到自己无能。 2.焦虑、激越 患者在抑郁的基础上产生焦虑、激越,表情焦虑、焦虑、恐惧,惶惶不可终日,或不停地来回踱步,片刻不得安宁。 3.自责自罪 患者心理极度脆弱、敏感,经常为一些小事而自责自罪,自责自己的工作、学习能力差,变成了废物,并认为自己是社会和家庭的累赘。 4.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消沉,不愿参加外界活动,个人卫生也懒得料理,常独处一隅,整日呆坐不动或卧床不起。 5.自杀观念 自杀是抑郁病发较危险的表现,由于极度的悲观、绝望,患者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认为死亡是自己的较终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