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美主义,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社交恐惧患者总是时刻有着一些关于自己与他人的负面想法,这些想法往往是自动出现的,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贬低个人的。大多数患者都认为自己的表现缺乏吸引力,很难被别人接受,认为别人总是对自己持批评态度,他们坚信,自己很难达到别人心目中的标准,同时他们又很在乎自己身上的焦虑表现,担心这些焦虑表现会被别人察觉到,并且极端重视他人的评价,因而表现出焦虑、恐慌、焦虑、窘迫等情绪,及对社交场合的退缩与回避的行为。社交恐惧患者总认为自己的表现达不到别人期待的评判标准,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失败了,进而认为自己可能会失去工作、失去社会地位等。这种对未来的消极预期会加剧焦虑表现,而这些表现会进一步导致社交恐惧患者对自己行为表现更加负面的评价,从而产生更高的焦虑,进入恶性循环。
2.高度警觉性,因为社交恐惧患者极端重视他人的评价,所以对他人身上预示不满的迹象和可能会让别人有不好印象的表现都非常警觉。比如他们会很关注别人皱眉、看表的动作,以及自己的穿着、举止是否得当等。他们常常会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些自认为是具有威胁性的信息,从而会夸大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另外,对社交中负面信息的过多关注,也会干扰正在进行的社交活动,从而降低成效。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当注意被过多地分配到关注外界威胁性信息上,结果就很可能会造成当前的社交活动因得不到足够的注意而失败。比如突然关注到自己的某些言论不当,从而干扰了正常的思路,较后变得无法继续往下回答问题等。这种失败又会引起他人的负面评价,从而加剧了社交恐惧患者对社交情境的恐惧及对自己社交表现的不满,形成恶性循环。
3.错误思维,社交恐惧患者具有夸大负性信息的认知特点,而歪曲了的认知状态,必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削弱他们正确的思维能力,导致其判断的准确性下降,对歪曲的事实信以为真,进而行为失当,反应过度。当社交恐惧患者遭遇到令他们恐惧的社交情境时,其看待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方式,对社交信息的片面加工,以及由此进行的错误的逻辑推论,就注定了人际交往的不良发展。正是这种歪曲的认知--行为模式,导致了社交焦虑不断呈螺旋式上升的恶性循环。